长江日夜向东流,送子西津晓渡头。
却忆望京楼下路,一宵风雨酿新秋。
送郝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郝道》是元代诗人朱德润的一首作品,原文中“长江日夜向东流,送子西津晓渡头”和“却忆望京楼下路,一宵风雨酿新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不舍以及对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从诗歌的意境来看,“长江日夜向东流,送子西津晓渡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景象。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它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而在黎明时分的江面上送别儿子,更增添了一份离别的情绪和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离别的复杂情感。
“却忆望京楼下路,一宵风雨酿新秋”这两句诗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福。通过“望京楼”,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目的地的好奇和关心,还巧妙地将旅途中的天气变化——风雨,与新的季节——秋季联系在一起。这种自然景象的变化被诗人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是对友人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一种提醒,更是对其能够顺利度过难关的深切期盼。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具有独特之处。朱德润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长江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进行了对比,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新秋”一词不仅指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也隐喻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和成熟。
《送郝道》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文学作品,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还能够体会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朋友深深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