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场一閧空,暮年心事只青松。
饱知桤木三年大,绝厌花枝百日红。
岁晚风霜坯屈蠖,夜深笙鹤度天风。
他时愿结鸡窠伴,为问岩前十八公。
侍老人种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侍老人种松》是元代诗人朱晞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诗人生平:朱晞颜,字景渊,元湖州路长兴(今属浙江)人。他曾在瑞州路任职城务税课提领。朱晞颜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见于文献,但在其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
诗歌原文:桃李春场一閧空,暮年心事只青松。饱知桤木三年大,绝厌花枝百日红。岁晚风霜坯屈蠖,夜深笙鹤度天风。他时愿结鸡窠伴,为问岩前十八公。
艺术特色:《侍老人种松》以质朴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暮年之人与青松相伴的恬淡生活。诗中的“桃李春场一閧空”,表达了岁月变迁、春意已逝的主题。“暮年心事只青松”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树木生长过程的具体描写,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历史意义:《侍老人种松》不仅是朱晞颜个人的抒情作品,也是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田园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化影响:《侍老人种松》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风采,也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和对自然的尊重。
《侍老人种松》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哲学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也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