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蕃远经历挽诗

逸轨无还辙,惊川有怨思。
苍苔生旧馆,素简委空帷。
龚胜谁相吊,虞翻少见知。
惟应问道者,寂寞荐江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蕃远经历挽诗》是元代余阙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士人命运沉浮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逸轨无还辙,惊川有怨思。
    苍苔生旧馆,素简委空帷。
    龚胜谁相吊,虞翻少见知。
    惟应问道者,寂寞荐江蓠。

  2. 作者介绍

  •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庐州人。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同知泗州事。入为中书刑部主事,因忤权贵弃官归。后以修辽、金、宋三史召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十七年城陷自尽,谥忠宣。
  1. 诗歌赏析
  • 《祝蕃远经历挽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比过去与未来、荣光与凋零,揭示了历史的必然性以及个体的渺小与无奈。
  • 诗人通过对“逸轨无还辙”的描述,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追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惊川有怨思”则暗示了对时局动荡的感慨。
  • 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如“苍苔生旧馆”可能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素简委空帷”可能指代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情感深沉而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背景考察
  • 《祝蕃远经历挽诗》创作于元末,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
  • 诗人余阙作为元朝的官员,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痛苦和无奈。
  • 这首诗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道不行,乘浮桴”的精神,即在无法实现理想的情况下,依然要坚守信仰和追求。

《祝蕃远经历挽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悲苦与时代沉痛的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