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柴桑

何处柴桑里,当年处士家。
五株门外柳,九日径边花。
己草归田赋,难乘下泽车。
故山尘漠漠,极目送昏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柴桑》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

“望柴桑去路长,水阔烟昏日自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眺柴桑的景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景物的独特感受。从题目来看,“望”字表明了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柴桑的情况。“去路长”,说明距离遥远;“水阔烟昏日自凉”,则描述了在广阔的水域中,虽然天气阴暗但阳光依然温暖。

这首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或是对远方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远眺时所见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孤独、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淡淡的乡愁和自然美景交融的情感表达。

请注意,由于我无法访问外部数据库或互联网资源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