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强二秀才过鉴公山房因游仁寿精舍

寻僧直到梵王家,便汲山泉为煮茶。
阮籍从来无礼法,汤休何用著袈裟。
醉眠石阁听风树,步入松云扫涧花。
与子归时仍并辔,萧条墓道夕阳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同强二秀才过鉴公山房因游仁寿精舍》是元朝周砥所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夏日同强二秀才过鉴公山房因游仁寿精舍》的作者是周砥,字履道,元末平江路吴县人,寓居无锡。周砥博学工文辞,后游会稽死于兵乱。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逃避战乱的隐逸生活,也有与高启、杨维桢等文人雅士的交往。在书画方面,他更是技艺超群,作品流传至今。

  2. 文学价值:《夏日同强二秀才过鉴公山房因游仁寿精舍》展现了周砥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超然。诗中描绘了寻僧到访梵王家,汲泉水煮茶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阮籍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的理解与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3. 艺术特色:《夏日同强二秀才过鉴公山房因游仁寿精舍》的艺术表现上,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寻僧直到梵王家,便汲山泉为煮茶”一句,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态。再如“醉眠石阁听风树,步入松云扫涧花”,则通过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鲜活和富有动感。

《夏日同强二秀才过鉴公山房因游仁寿精舍》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也是研究元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艺术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