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壬辰九月十二日过玉山草堂留别山中诸公

五陵豪英不足畏,丹徒布衣那可轻。
万事岂皆合天道,偶然遇之亦成名。
我今困乏穷谷底,青云之志何由平。
愁来饮酒一百杯,拔剑高歌泪如倾。
歌声悲壮君试闻,江汉茫茫气欲吞。
附凤骑龙岂难事,屠狗脍牛何足论。
诸君古乡旧知己,会面那得无欢言。
平生心事难尽道,且复痛饮花下樽。
明当大醉楼船上,横吹玉笛过吴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正壬辰九月十二日过玉山草堂留别山中诸公》是元朝文学家萨都刺的一首五言律诗,出自《雁门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依恋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首联“秋风吹雁南归尽,独有江边沙上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秋风萧瑟,大雁南飞,只有江边的沙鸥在孤独地游荡。这里,诗人以大雁南飞象征友人的离去,而沙鸥则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颔联“玉山草堂今若何?青山白云空复多。”诗人回忆起玉山草堂的美景,但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他感叹青山白云虽然美丽,但却没有昔日的欢乐。这里的“空复多”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颈联“我行忽此别,山中君所私。”诗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而朋友们还在山中。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诗人对此感到遗憾和不舍。

尾联“人生得几何?倏忽成昨矣!况复与君别,相望又千里。”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转眼间就成为了过去。更何况与朋友们分别后,还要相隔千里,更加令人伤感。这里的“相望又千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痛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