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行诗十首 其四 野狐岭

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
冰霜四时凛,星斗咫尺攀。
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
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
坳垤草披拂,崎岖石巑岏。
轮蹄纷杂遝,我马习以安。
恍然九天上,熙熙俯人寰。
连冈束重隘,拱揖犹城垣。
停鞭履平地,回首势望尊。
绵衣遂顿减,长途汗流鞯。
亭柳荫古道,园果登御筵。
境虽居庸北,物色幽蓟前。
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小邑名宣平,相距两舍间。
牛羊岁蕃息,土沃农事专。
野人敬上官,柴门暮款延。
休养嘉承平,禹迹迈古先。
汉唐所羁縻,今则同中原。
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
张皇我六师,金汤永深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纪行诗十首 其四 野狐岭》是元代诗人周伯琦创作的一首纪行诗。这首诗通过对野狐岭的细致描绘,展示了高峻险峻的自然景观和四季如冰霜的寒冷气候。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自然景观描述
  • 高岭出云表:诗开篇即以“高岭出云表”形容野狐岭之高,形象地展现了山岭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
  • 白昼生虚寒:表达了在白天也感受到山中如冬日般的严寒,体现了野狐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 冰霜四时凛:“冰霜四时凛”,不仅描述了四季如冰霜的寒冷气候,同时也反映了野狐岭地处偏远,自然环境的严酷。
  • 星斗咫尺攀: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星辰近在咫尺的景象,使得整个山脉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增添了诗中的浪漫气息。
  • 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这里的“朔部”和“燕关”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边缘地带,表明野狐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 涧谷深叵测:描述了山谷的深邃难以测量,进一步突出了野狐岭地势的复杂多变。
  1. 地理环境特征
  • 梯磴纡百盘:提到了山路蜿蜒曲折,盘旋于山间,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路图。
  • 坳垤草披拂,崎岖石巑岏:描绘了山间的地形地貌,既有平坦的斜坡又有崎岖的石壁,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 连冈束重隘,拱揖犹城垣:用城市城墙来形容连着的山峰,形象地表达了山势的险峻和厚重。
  1. 人文历史背景
  • 停鞭履平:暗示着在此处停下脚步,可以平缓地欣赏周围的景色,反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恍然九天上,熙熙俯人寰:通过对比天地之间的广阔,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1. 象征意义探讨
  • 九天上:可能象征着超越常人视野的崇高境界,或是对无限宇宙的向往。
  • 熙熙俯人寰: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醒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自然。
  1. 艺术手法分析
  • 比喻:诗中使用了“白昼生虚寒”、“星斗咫尺攀”等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夸张:通过“冰霜四时凛”、“连冈束重隘”等夸张手法,使得诗中的自然景观更为生动和震撼。
  • 对比:在“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等句子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景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1. 文学价值评价
  • 审美体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美的享受,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 思想内涵:通过对野狐岭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周伯琦的《纪行诗十首 其四 野狐岭》不仅是一首优秀的纪行诗作品,更是一篇蕴含丰富文化意蕴的艺术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