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后复次前韵

鹫岭风云护阒寥,绣峰云树倚岧峣。
人疑庐阜邀莲社,涧似天台跨石桥。
陶令已谐开士约,虞人何荐大夫招。
遥瞻锡影回苍峡,始觉铃声下紫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怀·其一》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学者方孝孺的作品

在探讨文学作品之前,先了解方孝孺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他不仅是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还因其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遭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方孝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争议,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环境。

《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怀·其一》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中游览的情景,与两位僧人及一位讲师同行。诗中描绘了峨眉山的美景以及祥云缭绕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佛法修行的向往。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也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进一步分析《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怀·其一》,不难发现诗歌在语言运用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诗人巧妙地使用平仄音律,使得整首诗在朗诵时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同时,诗句间巧妙押韵,如“只逢僧”、“共上峨”等处,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更使得整个作品流畅而富有韵律美。

方孝孺的《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怀·其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文学造诣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