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三

铁网满江海,珊瑚网易求。
文犀一照水,万里将横流。
君不见纣宝金玉弃善人,死衣宝玉自焚身。
唐尧三尺土阶上,八元八凯承华勋。
残嬴赫起六国吞,鲁连耻之去若云。
沛上吕翁得佳婿,平良以之心使臂。
入关但遣收图书,善人相延四百岁。
失人难,得人易。
宝玉富国家,何曾延万世。
石崇金谷园,财多葬无地。
谁能灭至宝,善人行当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路难 其三》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的艰难困苦以及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主题内容:此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困境时的复杂情感。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豪华宴会的场景,然而诗人却无心享受,转而抒发内心的迷茫和无奈。随后的诗句进一步展开,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生路途的困难与坎坷,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4. 艺术风格:《行路难·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受到广泛的赞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白个人的思想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豪迈之情和深沉之思。
  5. 历史背景:此诗的创作时期大约在李白41岁左右,那时他正处于四处漂泊、寻求仕途成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使得《行路难》系列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广的社会意义。
  6. 影响评价:李白的《行路难》系列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这些诗歌不仅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是唐诗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

《行路难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领略到李白作为“诗仙”的风采,同时也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