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

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云是故贤里,闲世居方袍。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
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是元代诗人周棐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周棐,元代诗人,其生平和创作风格在历史资料中未有详细记载。
  • 《甲辰九日登高得高字》可能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 描述了诗人选择一处地方进行登高活动,并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 译文:作者选择了一处可以观赏到广阔田野的地方来进行登高活动。他乘坐船只离开了城外,越过了东城的大堤。在六里塘的旁边,他看到了宁静的树林。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点:此篇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写作背景
  • 由于缺乏具体的文献资料,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
  • 但可以推测,作为一位诗人,周棐很可能受到当时文人雅集登高赏秋的传统影响,创作了这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诗歌。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元代的作品,《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是研究元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文本。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和人生态度的诗歌,也是了解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喜欢自然景观的人们来说,这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