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泾

清溪无萦回,西望渺何极。
岸直形如剡,波迅势如射。
飞鸥讶流羽,乱雨疑鸣镝。
天狼不敢渡,泽兕应当匿。
我志弧矢间,一览如中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箭泾》是元代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是元明之间的著名诗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他的生平事迹在《北郭集》中有所记载。

  2. 诗歌原文
    清溪无萦回,西望渺何极。
    岸直形如剡,波迅势如射。
    飞鸥讶流羽,乱雨疑鸣镝。
    天狼不敢渡,泽兕应当匿。
    我志弧矢间,一览如中的。

  3. 诗作赏析

  • 意境描绘:《箭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溪边的风景画面。诗人以清溪为背景,通过对岸的形态、波涛的速度以及飞鸟与暴雨的形象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氛围。
  • 寓意表达:诗中的“天狼”与“泽兕”,象征着强大的敌人或危险的存在,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坚定与决心。而“我志弧矢间,一览如中的”,则展现了诗人以矢志不渝的决心面对困境,展现出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例如,将岸边的形态比作“剡”(古地名),将水流的速度喻为“射”,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动感。
  • 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箭泾》作为徐贲的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箭泾》是徐贲的一首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元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徐贲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进一步感受到元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箭泾》不仅是徐贲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