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四面玉嵯峨,中有山人隐薜萝。
细雨闲门芳草满,微风深涧落花多。
童窥丹灶时惊鹤,客写《黄庭》欲换鹅。
我亦平生爱疏散,春来应许谢朝珂。
赠仙居散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仙居散人》是元代诗人贡师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一幅隐逸生活的静谧画面,并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诗作以雄伟的青山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景象。在这句“青山四面玉嵯峨”中,诗人不仅用“玉嵯峨”来形容青山的巍峨壮丽,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意象,使人联想到山中仙人或隐士的生活状态。
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诗人捕捉到了山中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细雨中的山门、闲门旁满溢的芳草以及深涧中飘落的花瓣等细节,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环境中。这些生动的自然描写不仅丰富了诗篇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
第三,诗中的人物形象——隐逸中的山中人,是整首诗的核心。通过对“山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其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向往之情。山中人的隐居生活被描绘成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不仅是对个人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人理想的回归与追求。
诗歌末尾处通过自我表述,将作者自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我亦平生爱疏散”,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追求。这种自画像式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共鸣和哲理的思考。
《赠仙居散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在的生活理念。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提供了一种反思和自我审视的机会,促使人们反思现代生活中的压力与喧嚣,重新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同时,它也启示着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静谧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