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诗 其七 砚

买得昆山玉一方,吟边磨琢岁华长。
夜来宝匣忘收闭,一点飞红清墨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香诗 其七 砚》是元代诗人郭居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郭居敬,字仲晦,号栖云,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尤擅长诗歌创作,与杨载、范椁、揭傒斯等并称为“元代四大家”。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买得昆山玉一方,吟边磨琢岁华长。夜来宝匣忘收闭,一点飞红清墨香。”
  • 翻译:郭居敬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购买的一块昆山玉砚台,表达了对学问和艺术追求的珍视。他提到在深夜里,忘记了关闭的宝匣内,飘散出的是砚台的清香,这代表了他在文学和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风貌。
  1. 诗歌主题分析
  • 艺术追求:诗中通过描写砚台的贵重材质以及文人对其的精心打磨,隐喻了作者对于艺术和学问的热爱与执着。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象征着文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修养,郭居敬通过砚台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与美的不懈追求。
  • 生活态度:从诗中“夜来宝匣忘收闭”,可以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学术研究中的专注与忘我,反映出一种超脱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世界充实的生活态度。

《百香诗 其七 砚》不仅展现了郭居敬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文化与艺术深沉的爱意,同时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哲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