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得昆山玉一方,吟边磨琢岁华长。
夜来宝匣忘收闭,一点飞红清墨香。
【注释】:
砚:古代写字绘画用的文具。
昆山玉:产于昆山的玉石,质地细腻温润,有“玉中之王”之称。
吟边:指读书吟诗之处。
夜来宝匣忘收闭:指夜晚睡觉时忘记了将砚台收好,以致砚台被风吹开而破碎。
一点飞红清墨香:形容砚台破碎后,砚中的墨水溅出,如同点点飞花;砚台破碎的声音,就如同清亮的歌声。
赏析:
《百香诗 其七 砚》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砚台破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用词精炼,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句“买得昆山玉一方”,起笔不凡,以“昆山玉”点明砚材之珍贵,暗示了诗人对砚台的重视与珍视。接着,“吟边磨琢岁月长”,诗人以砚为题,抒发了对读书、吟诗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砚台比作一位年迈的老人,默默无闻地陪伴着自己度过漫长岁月。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第三句“夜来宝匣忘收闭”,则是诗人对自身疏忽大意的自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入睡时,忘记了将砚台收好,导致它在风中被吹开而破碎。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与把握,又揭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
最后一句“一点飞红清墨香”,则进一步升华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一点飞红”指的是砚台破碎后,砚中的墨水溅出,犹如点点飞花;“清墨香”则形容这股墨水的气味清新宜人,仿佛带着一股淡淡的香气。整句话将破碎的砚台与飘散的墨水相联系,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砚台破碎的声响与琴声相对应(如王维《酬张少府》中“移琴奏良宵”句),使整首诗更富音乐感和画面感。
李商隐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