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连大宅,新赐公侯第。
桂树夹道生,台观迎风起。
歌麟玉阶侧,栖凤金窗里。
秦娃当妙选,赵舞飘轻体。
大儿尚书郎,小儿参国议。
中儿权最隆,出入侍天子。
七叶轻汉貂,八达哂周士。
冯唐亦何命,白首贱如此。
杂诗三首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诗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
诗歌在形式上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结构,即四句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成一首。这种结构不仅符合古代汉语诗歌的音乐性,也体现了诗人在艺术表达上的严谨与规范。通过这样的形式安排,诗人能够更有效地传递情感与思想。
诗歌内容涉及了复杂的情感层面。诗的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直接点明了战争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战事连绵不断的不满与忧虑。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则通过描写月光映照下的闺中女子,暗喻战争对女性及家庭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反战情绪。颈联“长在汉家营”中的“汉家营”可能指的是边关军营,这里的表述暗示了无论战争发生在哪里,都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尾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则将焦点转移到了女性身上,她们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只能对着明月寄托哀思。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忧虑与关切。
《杂诗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成熟的诗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深意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人文情怀,以及诗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追求和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