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傅初庵学士 其二

霖雨商岩佐,经纶百世馀。
又骑箕尾宿,来主壁奎书。
社稷周皇极,衣冠汉石渠。
夜闻宣室召,温诏赐安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傅初庵学士 其二》是元代诗人陈孚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字刚中:字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
  • :至元年间,陈孚曾上《大一统赋》,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
  1. 诗歌原文
  • 霖雨商岩佐:形容雨水如商代的岩石那样润泽。
  • 经纶百世馀:指学问和才能影响深远。
  • 又骑箕尾宿:又如天上的箕星和尾星一样,象征着尊贵和地位。
  • 来主壁奎书:来主持壁间奎宿的书卷。
  • 社稷周皇极:国家治理得当,如同天地之极致。
  • 衣冠汉石渠:形容朝廷中文武百官的服饰典雅,如汉代的石渠阁。
  • 夜闻宣室召:夜晚听到皇帝在宣室内召唤。
  • 温诏赐安舆:皇帝赐予平安的车辆。
  1. 诗歌赏析
  • 意象鲜明:诗歌中的雨、星辰等自然意象,与政治理想、文化修养等社会意象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意象。
  • 情感深沉: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稷和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皇帝赏识的感激之情。
  • 语言华美:诗歌的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展现了诗人较高的文学素养。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1. 创作背景
  • 政治背景:元朝时期,政治局势多变,文人需要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文化背景:元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诗词成为了文人表达个人情感和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
  • 社会背景:元代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文人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他们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1. 艺术手法
  • 比喻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意境具象化,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 象征手法: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文化追求。
  • 排比手法:诗歌在句式和结构上采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1. 历史评价
  • 文学史地位:《呈傅初庵学士 其二》在元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 后世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元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明清两代也广受欢迎,成为了许多文学选本中的必读之作。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这首诗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元代文化和诗歌特点。
  • 文化研究:对于研究元代文学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艺术欣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首诗也是一首难得的艺术佳作,可以领略到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1. 相关作品
  • 《大一统赋》:陈孚的另一篇作品,同样是他在文学上的重要贡献。
  • 《赠王士成》:另一首描写官场生活和政治抱负的诗歌。

《呈傅初庵学士 其二》作为元代诗歌的杰作,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征。对于学习和研究元代文学的人,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