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水残山瘴海滨,一丘一壑可全真。
月华虽死犹随我,春色为尘亦污人。
石护生香成石乳,花连别树作花身。
他年终拟忘名氏,碣石桐江理钓纶。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九 陈氏山林春日杂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九 陈氏山林春日杂兴”是元代诗人陈樵所作的古诗,描绘了一幅山林春日的画卷。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启示。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陈樵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山林春日的图景。诗中“剩水残山瘴海滨”开篇便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设定了环境背景,既显得偏远荒凉,又不失生机与美丽。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的画面。
在情感表达上,陈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情怀。“一丘一壑可全真”一句,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于喧嚣都市生活的反思和对宁静自然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精神追求,也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思考空间。
陈樵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将“月华”比作“死”却依然追随诗人,寓意即使生命短暂,但美好的事物和感受仍然能给予人力量和安慰。这一比喻既富有诗意,又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人深思。
陈樵在诗中也不忘对社会的批判与自我超越。他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变迁,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个人在其中的处境。然而,他并未沉溺于悲观之中,而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北山别业·陈氏山林春日杂兴》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像是一部生活的指南。陈樵通过这首诗传递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并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无论是作为文学艺术作品,还是作为生活智慧的源泉,这首诗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