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孔逸从军北上

脱却缝掖衣,更结曼胡缨。
安能郁郁事笔砚,男儿本自重横行。
越王山下秋风起,塞北此时严保垒。
皇家选士重防秋,迢递征途从此始。
从军莫问所从谁,抱艺怀才无不宜。
筹边亦自有奇策,专事弓刀徒尔为。
此行壮气何激烈,酌酒送君那忍别。
万里封侯非所难,玉关功成须早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林孔逸从军北上 赏析

《送林孔逸从军北上》是陈亮于宋代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壮阔的边塞景象,传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从军的赞美和期望。

诗中“脱却缝掖衣,更结曼胡缨”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林孔逸将军英勇的形象。他脱下文弱书生的衣裳,换上了战袍,腰间悬挂着精美的宝剑。这不仅仅是对服饰的改变,更是对自己职责和使命的坚定承诺。

“安能郁郁事笔砚,男儿本自重横行”表达了诗人对林孔逸的期望。在古代,文人墨客多以文才著称,但真正的英雄应当有广阔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能够驰骋疆场,为国立功。林孔逸选择从军,正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越王山下秋风起,塞北此时严保垒”展现了边塞的严峻景象。秋风凛冽,边塞的形势严峻,需要有人坚守岗位,保卫国家。而林孔逸作为朝廷选拔的勇士,正肩负着这一重任。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歌,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隐居或游学,而林孔逸选择投身军旅,体现了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陈亮不仅以其深邃的文学造诣影响了后世,也以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一次挑战和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