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钓隐

小隐清江上,无心竞白鸥。
蓼云团竹屋,芦雪点羊裘。
放鹤归何晚,看花醉即休。
底须终日苦,三百六鱼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江钓隐》是元末明初诗人陈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陈谟,字一德,元末明初人,江西泰和人。他幼年能诗文,精于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陈谟曾在洪武初年被征至京师议礼,但因病辞职,后家居教授,多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被称为海桑先生。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

  2. 诗句原文:《清江钓隐》全诗共四句,具体如下:

  • 小隐清江上,无心竞白鸥。
  • 蓼云团竹屋,芦雪点羊裘。
  • 放鹤归何晚,看花醉即休。
  • 底须终日苦,三百六鱼钩
  1. 诗句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首句“小隐清江上”表达了诗人隐居的愿望,选择在清江河畔小住,远离喧嚣,享受自然的宁静。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蓼叶如云般聚集着竹林小屋,芦花飘落如雪点缀着羊皮大衣。诗人在这里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的美,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闲适与超脱。最后两句“放鹤归何晚,看花醉即休”则是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进一步诠释,他宁愿放下一切,与自然为伴,也不愿为了追求名利而终日奔波劳累。

  2. 创作背景:陈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的方式,寻找心灵的慰藉。在《清江钓隐》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清新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上。整首诗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呈现,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世界。同时,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清江钓隐》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陈谟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表达。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