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清江上,无心竞白鸥。
蓼云团竹屋,芦雪点羊裘。
放鹤归何晚,看花醉即休。
底须终日苦,三百六鱼钩。

《清江钓隐》是元末明初诗人陈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独特魅力和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诗句解读
  1. 小隐清江上:表达了诗人选择在清江之上隐居的生活态度。
  2. 无心竞白鸥:诗人无意与白鸥争翔,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心态。
  3. 蓼云团竹屋: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竹林小屋,蓼花点缀其间,显得生机盎然。
  4. 芦雪点羊裘:形容冬天芦花飘落如雪花般洒在穿着羊皮衣的人身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画面。
  5. 放鹤归何晚:表达了放飞白鹤的愿望并不觉得晚,意味着诗人追求自由与解脱。
  6. 看花醉即休:描述了看到美丽花朵时陶醉其中,随即放下酒杯不再继续饮酒的情景。
  7. 底须终日苦:指出整天辛苦劳作并非必需,表达了对劳苦生活的反思。
  8. 三百六鱼钩:以捕鱼为比喻,暗示了人生的艰辛和追求。
  • 译文注释
  1. 小隐清江上:隐居在清澈的江边。
  2. 无心竞白鸥:没有心机去争夺白鸥的自由。
  3. 蓼云团竹屋:蓼花丛生的竹子房屋。
  4. 芦雪点羊裘:芦花飘落如同雪花点落在羊皮衣上。
  5. 放鹤归何晚:释放白鹤并不觉得迟。
  6. 看花醉即休:看到美丽的花朵感到陶醉就停下来。
  7. 底须终日苦:不需要整天辛勤劳作。
  8. 三百六鱼钩:比喻人生需要像捕鱼一样劳苦。
  • 作品赏析
  1. 这首诗体现了陈谟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2. 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3. 诗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探究。
  4.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5. 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 背景介绍
  1. 此诗创作于元末明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时代背景。
  2. 陈谟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深受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
  3. 这首诗也是陈谟晚年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4. 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不仅追求物质的舒适,更注重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5. 这首诗也展示了元末社会的一些特点,如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安定等。

通过对《清江钓隐》这首诗的解析和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涵,也能够深入理解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表现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