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和王参军 其一

参军公馆竹为扉,遥对貂蝉逸兴飞。
李白题诗行处有,王弘送酒近来稀。
锦糕时节思何极,彩服兴居愿不违。
回望青原一千里,黄衣想见照苔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前和王参军·其一》是明代陈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前夕,作者与王参军的交往中产生的感慨。下面将详细展开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陈谟(1380—1444年)字志道,号太史,明浙江仁和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官至太常寺卿。其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参军公馆竹为扉,遥对貂蝉逸兴飞。
  • 李白题诗行处有,王弘送酒近来稀。
  • 锦糕时节思何极,綵服兴居愿不违。
  • 回望青原一千里,黄衣想见照苔衣。
  1. 诗歌内容分析
  • 第一联“参军公馆竹为扉,遥对貂蝉逸兴飞。李白题诗行处有,王弘送酒近来稀。”:此联描绘了王参军的居所环境,以及自己在此与王参军的交流情景。其中,“貂蝉”指的是貂蝉,这里可能暗指王参军的风采或地位。而“逸兴飞”形容诗人心情舒畅,与王参军交流愉快。
  • 第二联“锦糕时节思何极,綵服兴居愿不违。”:表达了对节日气氛的感受以及个人的愿望。”锦糕”可能是节日食品,象征着节日的氛围;”綵服兴居”则反映了诗人在节日里的穿着和心情。
  • 第三联“回望青原一千里,黄衣想见照苔衣。”: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王参军的怀念之情。”青原”可能是指王参军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比喻,表达对故人的深深思念;”黄衣”可能指的是王参军的服饰颜色,也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衣着,通过色彩上的联想来表达情感。

陈谟的《重阳前和王参军·其一》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