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郭宗玉还乡

故乡索寞久离群,邂逅韶阳复论文。
缑岭喜逢王子晋,灞陵谁识李将军。
来寻锦石看丹荔,归钓清江卧碧云。
应共高人川上乐,题诗煮茗到宵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郭宗玉还乡》是元末明初诗人陈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陈谟,字一德,江西泰和的元末明初诗人。自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文学造诣。
  1. 诗歌原文
  • 故乡索寞久离群,邂逅韶阳复论文。
  • 缑岭喜逢王子晋,灞陵谁识李将军。
  • 来寻锦石看丹荔,归钓清江卧碧云。
  • 应共高人川上乐,题诗煮茗到宵分。
  1. 诗歌赏析
  • 情感深沉: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与郭宗玉的重逢场景,以及他对故乡洛阳的深深眷恋。
  • 意境高远:整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洛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优美:诗歌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和谐,语言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的生活也充满了波折。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
  • 个人经历:陈谟曾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官,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志向和信念。这次与郭宗玉的重逢,对他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对生活的一种重新认识。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歌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缑岭”、“灞陵”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更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 修辞巧妙:诗歌在修辞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如“邂逅韶阳复论文”中的“邂逅”,既表现了诗人的感慨,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应共高人川上乐”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别郭宗玉还乡》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审美观念,也为后世研究元明时期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思想价值: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文化意义
  • 地域文化:通过对洛阳的描述,诗歌展现了洛阳作为古都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为人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窗口。
  • 民族精神: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写,抒发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别郭宗玉还乡》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