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亮叔静论学有感 其一

秋水芙蓉玉一枝,飘然不受俗尘缁。
植根共恨池塘小,正要汪汪万顷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元亮叔静论学有感”是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冬。这首诗以作者与友人元亮叔讨论学问为题材,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学问和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关于《与元亮叔静论学有感 其一》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当时及后世读者的喜爱。
  1. 创作背景
  • 在唐宪宗时期,政治斗争激烈,白居易作为朝廷官员之一,常常卷入权力的斗争之中。在政治压力和个人遭遇的困扰下,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诗歌内容
  • 诗中表达了白居易对学问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学问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修养,一种人生态度。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
  • 诗中提到了与元亮叔的对话,两人围绕学问、道德、人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通过这次对话,白居易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也加深了与朋友间的友谊。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学问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深深关怀和思考。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学问比作明亮的烛光,将道德比作坚固的磐石等,使得诗歌更具深意和哲理性。
  1. 影响与评价
  • 《与元亮叔静论学有感》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曾受到其启发,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 白居易作为唐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学成就被后人所称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