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到匡庐境,巉峰际碧空。
万松无路入,一水与天通。
白鹿眠晴昼,清猿啸晚风。
洪厓如可吊,吾亦访云中。
送人游庐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游庐山》:曾到匡庐境,巉峰际碧空。万松无路入,一水与天通。白鹿眠晴昼,清猿啸晚风。洪厓如可吊,吾亦访云中。 。张择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着对友情和远方的深情思念。
诗的前四句“曾到匡庐境,巉峰际碧空。万松无路入,一水与天通”勾勒出庐山峻峭的山势和无边的景色。通过使用“巉峰”、“碧空”等词汇,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寂的意境。而“万松无路入”,意味着庐山上松林密布,道路难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险峻之感。“一水与天通”则形容了庐山上的水流直通天际,显得十分壮观。
接下来的四句“白鹿眠晴昼,清猿啸晚风”以动态的景物来进一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白鹿在晴空中自由地漫步,发出悠扬的叫声,仿佛在享受着这宁静美好的时光。“清猿啸晚风”则描绘了猿猴在晚风中哀嚎的情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气息。
最后两句“洪厓如可吊,吾亦访云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即将离去时的复杂情感。这里的“洪厓”指的是庐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可能失去联系的担忧。而“吾亦访云中”意味着诗人虽然无法亲自陪伴友人,但仍然愿意去寻找他,表达出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
张择的《送人游庐山》不仅是一首描写庐山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