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到匡庐境,巉峰际碧空。
万松无路入,一水与天通。
白鹿眠晴昼,清猿啸晚风。
洪厓如可吊,吾亦访云中。

【注释】

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省。

巉(cán)峰:险峻的山峰。际:接触。

万松:指庐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树。无路入:没有道路可以进入。

一水:指的是庐山上的瀑布——三叠泉。与天通:像与天空相通一样,形容瀑布水流高亢激越。

白鹿:指神话中的神仙鹿。眠晴昼:在晴天里打盹儿。

清猿:叫声清脆的山猿。啸晚风:在傍晚时发出哀鸣声。

洪厓(yāi):山崖,这里指庐山。可吊:可以凭吊。

云中:指庐山云雾缭绕之中的绝顶。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游庐山的朋友之作。首联点出朋友要去游览的地方是名山大川——庐山,并指出友人将要到达的是庐山最险峻的地方。二、三句写友人来到后,只见群山环抱,碧空万里;四、五句写友人来到后,只见群山环抱,碧水奔流,飞瀑泻壁。全诗意脉贯通,浑然一体。

诗中“万松”句以万松喻人,说朋友到了庐山上,连进去的路都没有,只有一条小路通往瀑布。这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也表达了诗人对庐山风光的喜爱。“一水”句用夸张手法写瀑布从高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直下山谷,好像和蓝天相连。“白鹿”句借神话传说写友人游山时的情景,白鹿在晴天里打盹儿,山猿在傍晚时发出哀鸣声。“洪厓”句写友人游山时的情景,可以凭吊庐山绝顶。

诗末两句写诗人送别友人之后,自己也要去探访庐山的奇景胜地。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却能将友人游山时的所见所闻写得活灵活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本诗采用七言律诗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平仄相间,韵脚严谨。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特点,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景物的神韵和情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