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用唐寿卿韵二首 其二

流水年华去不穷,眼看浓绿换芳丛。
半溪浅碧春前雨,满地残红午后风。
客舍萧条唯感物,壮心寂寞谩书空。
吟诗羡杀唐公子,兴在三山碧海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用唐寿卿韵二首·其二》是元代曹伯启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曹伯启,元代诗人,以其精湛的文学才华著称。曹伯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歌创作者,也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多采用唐人旧韵,展现了元代文学的特色和风貌。
  2. 诗歌原文:流水年华去不穷,眼看浓绿换芳丛。半溪浅碧春前雨,满地残红午后风。客舍萧条唯感物,壮心寂寞谩书空。吟诗羡杀唐公子,兴在三山碧海东。
  3. 诗意解析:《暮春用唐寿卿韵二首·其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流水年华”等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哀叹。同时,“浓绿换芳丛”暗示着自然界中万物更迭的自然规律,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和自然美的赞美。
  4. 艺术特色:曹伯启的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意境,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气息,体现了元代文学的特有风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
  5. 文化意义与影响:《暮春用唐寿卿韵二首·其二》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与文人心态。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元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暮春用唐寿卿韵二首·其二》作为元代曹伯启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均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还可以更好地把握元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