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宫人引

驼绒绣帽红颧颊,素发微连细纱结。
出宫嫁作海商妻,裙腰尚带河西摺。
少年十五二十时,中官教得行步齐。
春罗夜剪绣花帖,阶前夜舞高夔丽。
宠姬当前翠衿小,便觉中原美人少。
金莲斜抱捧珠龙,玉笼倒挂收香鸟。
年年宫中春日长,小车银瓮葡萄香。
香殿吹箫凤凰语,一日再宴诸侯王。
舞困楼兰过三十,内家别选娥眉入。
虽名伴送半无家,旋卖珠环问亲戚。
一为商妇始自怜,十年不见回番船。
年多不记教坊曲,时时寻拨相思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退宫人引》是元代诗人万石的一首作品,描绘了一位从宫廷退下的女子,嫁作海商之妻后的生活变迁与内心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和艺术价值:

  1. 作者介绍
  • 万石,元代诗人,其生平和创作活动在历史上缺乏详细记载。不过,从他的诗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他是一位注重描写细腻情感和生活变迁的文人。
  1. 诗歌原文
    驼绒绣帽红颧颊,素发微连细纱结。
    出宫嫁作海商妻,裙腰尚带河西摺。
    少年十五二十时,中官教得行步齐。
    春罗夜剪绣花帖,阶前夜舞高夔丽。
    宠姬当前翠衿小,便觉中原美人少。

  2. 主题内容

  • 诗中主要描述了女子从宫廷到民间的蜕变过程,以及她在新生活中的情感变化。她穿着华丽的刺绣服饰,象征着她曾经的宫廷身份;然而随着丈夫的海商生涯,她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可能面临新的挑战和适应压力。
  • 通过这些描述,万石展现了女性在不同社会角色中的挣扎与适应,以及她们内心深处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艺术特点
  •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驼绒绣帽”和“细纱结”,不仅形容了女子的外在形象,也隐喻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 语言优美,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白话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亲切自然。
  1. 历史背景
  • 虽然万石的具体生平不详,但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文化多元交融,社会变革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石的诗歌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矛盾。

《退宫人引》不仅是一首反映宫廷女性生活变迁的诗歌,也是一部探讨女性身份、情感和社会变迁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权力与自由之间不断探索和奋斗的过程。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也能够从中汲取关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