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三十首 其八 老梅

古树槎牙长绿苔,半边生死尚花开。
不须更问春深浅,人道咸平手种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梅三十首 其八 老梅是一首描绘梅花坚韧不屈的古诗,出自元代诗人冯子振之手。在这首诗中,冯子振用质朴而深沉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在冬日严寒中傲然绽放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坚强勇敢的赞美之情。

诗的第一句“古树槎牙长绿苔,半边生死尚花开”形象地展现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艰苦。古树槎牙,长有绿苔,这暗示着梅花生长于贫瘠或潮湿的环境中,但即便如此,仍然能在寒冷中顽强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里的“生死”二字,既指生命的顽强,也象征着梅花在生死边缘依然坚持开放的精神。

第二句“不须更问春深浅,人道咸平手种来”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与春天无关,它不需要探询春天的深浅,因为梅花是由人亲手种植而来。这种对比强调了梅花独立自主的特性,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纯洁和高雅。

第三句“人道咸平手种来”,这里的“咸平”可能是指一种平和的状态,意味着梅花的生长和开花无需依赖于春天,而是凭借人为的培育和照料。这句诗不仅赞扬了梅花的美丽,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一句“不须更问春深浅,人道咸平手种来”是对前文的总结,再次强调梅花与自然无关,而是人们亲手种植的结果。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

《咏梅三十首 其八 老梅》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人类智慧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