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
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
咏梅三十首 其二十五 照水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梅三十首 其二十五 照水梅》是元代文人冯子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深刻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关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冯子振(?—1319),字仲贤,号野逸生,元代著名的词人和散曲作家。他博涉经史,学识渊博,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词著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冯子振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原文: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的画面。诗中“玉树临流”形容梅花生长环境之优美,仿佛一株雪做的玉树屹立在清澈的溪流边。“雪作堆”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覆盖在梅花上的样子,给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感觉。“寒光疏影共徘徊”,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寒冷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姿态,以及它在月光下的倩影与流水的疏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两句“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与月亮、春风之间微妙关系的赞赏。在这里,诗人似乎认为梅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形态,更在于它与自然元素之间的和谐共生。通过这样的描写,冯子振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认识和独特理解。
《咏梅三十首 其二十五 照水梅》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