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楼 其二 溪南即事

莽莽长川去,行行薄暮时。
山光连睥睨,寒色入旌旗。
夕鸟归飞急,风帆逆上迟。
世情关物理,俯仰寄长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咏楼 其二 溪南即事,是元代著名文学家黄溍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世情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黄溍(1277年—1357年),字晋卿,元代文学家,浙江义乌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莽莽长川去,行行薄暮时。
    山光连睥睨,寒色入旌旗。
    夕鸟归飞急,风帆逆上迟。
    世情关物理,俯仰寄长思。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开篇“莽莽长川去,行行薄暮时”通过描述长川和薄暮,营造出一幅辽阔而宁静的画面,为整首诗奠定了宽广的背景。
  • 自然与人的关系:接着“山光连睥睨,寒色入旌旗”两句,描绘了山景与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景色与人内心感受之间微妙关系的感悟。
  • 动物与风帆的象征:在“夕鸟归飞急,风帆逆上迟”中,夕阳下的鸟儿归飞和逆风而行的帆船都象征着人生路上的种种挑战和不易。
  • 哲理思考:最后的“世情关物理,俯仰寄长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人情冷暖、物理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沉思和感慨。
  1. 历史背景
  • 《八咏楼 其二 溪南即事》创作于元朝末年,这是黄溍晚年的生活写照,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1. 艺术手法
  • 象征和比喻:诗人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简洁的语言:诗中的每一句话都简洁明了,却又内涵丰富,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1. 思想内容
  •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八咏楼 其二 溪南即事》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展示了黄溍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精湛的文学才华,是元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