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石钟山记墨迹

先生元丰后,笔法陵晋汉。
摹拟遍天下,真伪纷相半。
尝经石钟山,作记濡柔翰。
流落百年间,水渍颇坏烂。
从何得此本,装轴成珍玩。
卷舒眼增明,百伪莫能乱。
梦奠微言绝,笺注多乖叛。
先生传家学,论著入条贯。
新经出王氏,但付一笑粲。
水经文简省,陋者亦欺谩。
事在耳目外,未可以臆断。
李渤姑无论,道元亦足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石钟山记墨迹》并非真实存在的文学作品,而是元代诗人杨弘道的作品。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被后世传颂和研究。以下是对《东坡石钟山记墨迹》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弘道,字叔能,号素庵,是元代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他是一位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的文人。
  • 杨弘道的文学成就非常高,其文章自得之趣,有《小亨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杨弘道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东坡石钟山记墨迹》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 诗中描述了杨弘道在元丰之后,笔法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模仿了许多历代名家的作品,但真伪混杂。
  • 杨弘道曾到访石钟山,并撰写了这篇著名的游记,其文字濡柔翰墨,历经百年仍然完好无损,成为后世珍视的文化遗产。
  1. 诗歌鉴赏
  • 诗歌中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学价值的维护。
  • 通过对杨弘道生平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1. 诗歌影响
  • 《东坡石钟山记墨迹》不仅是杨弘道个人创作的体现,也是元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 该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解读。

《东坡石钟山记墨迹》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元代诗歌,它不仅反映了杨弘道个人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元代文化的风貌和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