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元丰后,笔法陵晋汉。
摹拟遍天下,真伪纷相半。
尝经石钟山,作记濡柔翰。
流落百年间,水渍颇坏烂。
从何得此本,装轴成珍玩。
卷舒眼增明,百伪莫能乱。
梦奠微言绝,笺注多乖叛。
先生传家学,论著入条贯。
新经出王氏,但付一笑粲。
水经文简省,陋者亦欺谩。
事在耳目外,未可以臆断。
李渤姑无论,道元亦足叹。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东坡石钟山记墨迹”是第一句,点明了此诗的主旨:以《东坡石钟山记》为题,写《东坡石钟山记》。
“先生元丰后”以下十二句为第二联;“先生元丰后”指苏轼在元丰年间以后,“笔法陵晋汉”指其笔法超过前人,“摹拟遍天下”、“真伪纷相半”,指苏轼的书法作品流传于世,其中真迹和伪造品混杂。
“尝经石钟山”四句为第三联,“尝经石钟山”指曾在石钟山下经过,“作记濡柔翰”指曾为石钟山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流落百年间”指此文已流布于世,“水渍颇坏烂”指文字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残损、损坏。
“从何得此本”以下十句为第四联,“从何得此本”指不知如何能得到此书,“装轴成珍玩”指装订成书,成为珍贵的文物,“卷舒眼增明”,指翻开此书能使眼睛增加光彩,“百伪莫能乱”指各种伪托的书都不能使读者迷惑,“梦奠微言绝”,“笺注多乖叛”指梦中祭奠的是孔子,但书中的注释却有很多与孔子的原意不符的地方。
“先生传家学”以下十句为第五联,“先生传家学”指苏轼的书法艺术是他家族的传统学术,“论著入条贯”指他的书法理论著作系统严谨,有条有理,“新经出王氏”,指新的《禹贡地理志》出自王氏之手,“但付一笑粲”指王氏的《禹贡地理志》只是一笑置之。
“水经文简省”四句为第六联,“水流经文简省”指《水经》这部经典文献,文字简单,“陋者亦欺谩”,指即使是浅薄的人也会欺骗和歪曲它的意思。
“事在耳目外”四句为第七联,“事在耳目外”指事实并不完全在人的耳朵和眼睛之外,“未可以臆断”指不可以凭主观臆断。
“李渤姑无论”四句为第八联,“李渤姑无论”,指对李渤的事迹不必深究,“道元亦足叹”,指郦道元的《水经注》也值得称赞。
【答案】
题目:《东坡石钟山记墨迹》
注释:
①元丰(1086—1095)年——宋代神宗赵顼年号。
②笔法——指书法的风格特点。
③陵晋汉——超过前人。
④摹拟——模仿、仿效。
⑤装轴——把书写好的字或文章用绸帛等装裱起来,制成卷轴。
⑥真伪——真假。
⑦墨迹——指《东坡石钟山记》的手稿。
译文:
苏轼在元丰年间以后,书法的笔墨就超过前人和其他人了。他模仿并仿效了天下所有的书法家作品,其中真迹和伪造品都有。我曾在石钟山下经过,也曾为石钟山写过《记》。我的《石钟山记》流传了百年,由于岁月久远,有些地方已损坏。我从哪里能够得到这本墨迹?是用装裱成的卷轴做成的,成为珍贵的文物。打开它,能使眼睛增加光彩,各种伪托的书都不能使读者迷惑。梦中祭奠的是孔子,但书中的注释却有很多与孔子的原意不符的地方。苏轼的书法艺术是他家族的传统学术,他的书法理论著作系统严谨,有条有理,新的《禹贡地理志》出自王氏之手,只是一笑置之。简单的《水经》这部经典文献,文字简单,即使是浅薄的人也会欺骗和歪曲它的意思。事实并不完全在人的耳朵和眼睛之外,所以不可凭主观臆断。李渤姑且不管,郦道元的《水经注》也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