绨袍倦晴昼,看落瓶中花。
朝来借长鞭,走踏平堤沙。
杏园一片白,不辨枝横斜。
嗟余出最晚,犹及见春华。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释义:
- 诗意解读: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春日里杏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诗句解析:
- 绨袍倦晴昼:意为穿着破旧的丝袍,在晴朗的白天里感到厌倦。这里的“绨袍”指的是破旧的丝绸袍子,而“倦晴昼”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朴生活方式的无奈和疲惫。
- 看落瓶中花:意味着看着从瓶中落下的花朵,这里可能寓意着时间无情地流逝,美好事物易逝。
- 朝来借长鞭:表示早晨时借用了长鞭,可能是去某个地方,如田间劳作或郊游等。长鞭在这里象征着出行的工具或动力。
- 走踏平堤沙:行走在平整的堤坝上,踏着沙滩,这里的“走踏”形象地描绘了行走的场景和感受,而“平堤沙”则可能暗示了一种宁静或平和的氛围。
- 关键词注释:
- “杏园”是本诗的意象核心,通常指代一个种植有大量杏树的园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 “一片白”形容杏花盛开的景象,白色的花瓣铺满杏树,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不辨枝横斜”意味着在如此多的白色花瓣中,连枝条的走向都难以分辨,强调了杏花盛开时的壮观。
- “犹及见春华”表达了虽然自己来得较晚,但仍然有幸见证了春天的美丽和繁荣。
-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杏园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留恋。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它告诉我们,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变数和挑战,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