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诗二首 其一

绨袍倦晴昼,看落瓶中花。
朝来借长鞭,走踏平堤沙。
杏园一片白,不辨枝横斜。
嗟余出最晚,犹及见春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园诗二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杨弘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杨弘道,字元干,号东山,北宋时期的官员和文学家。他以文采斐然、诗词典雅著称于世,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悟。
  1. 诗歌原文
  • 绨袍倦晴昼,看落瓶中花。
  • 朝来借长鞭,走踏平堤沙。
  • 杏园一片白,不辨枝横斜。
  • 嗟余出最晚,犹及见春华。
  1. 诗意解析
  • “绨袍倦晴昼”:描述了一种慵懒的春日景象,穿着厚重的绨袍,在晴朗的天气下,感到有些疲惫。
  • “看落瓶中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花朵凋零的景象,好似花瓣从瓶子里落下,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朝来借长鞭,走踏平堤沙”: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骑马走过平堤,感受着春风拂面。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杏园一片白,不辨枝横斜”:通过“一片白”形容了杏园中的景色,虽然色彩单一,但却给人一种宁静而纯净的感觉。“不辨枝横斜”则进一步突出了杏花盛开时的美丽,即使枝条错综复杂也不影响它的美丽。
  • “嗟余出最晚,犹及见春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错过春天美景的遗憾。尽管时间已经晚了,他仍然有机会欣赏到春天的美,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无奈和珍惜。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 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花开时的绚烂,也有凋零后的寂寥;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有岁月流逝的无情。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杏园诗二首 其一》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到的成就,更在文化价值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首诗都能给人以启示和感悟,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