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宣抚使岭南

奉使入蛮烟,终军始妙年。
抗旌辞朔野,击楫渡湘川。
翠竹侵岩际,黄茅尽海边。
狼荒非善地,为戒莫留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宣抚使岭南》是一首古诗,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表达了杨载对张宣抚使赴岭南执行任务的关切与祝愿。这首诗通过对张宣抚使入蛮烟、辞朔野、击楫渡湘川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岭南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严峻的形势,同时也传达了对宣抚使的深深祝福和期望他能够顺利完成使命的美好愿望。

《送张宣抚使岭南》中的“奉使入蛮烟,终军始妙年”两句,通过“终军始妙年”这一典故,暗示了宣抚使张的年纪虽轻却有勇有谋;“抗旌辞朔野,击楫渡湘川”这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宣抚使张在离开家乡时的情景,象征着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刻画了宣抚使的形象,也体现了诗人对其未来征程的殷切期待。

诗中“翠竹侵岩际,黄茅尽海边”等诗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翠竹、黄茅等意象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广袤而神秘的岭南之地。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岭南的自然之美。

“狼荒非善地,为戒莫留连”这两句,既是对宣抚使即将面对的复杂环境和困难的一种警示,也是对其勇敢前行的鼓励。这里的“为戒莫留连”不仅是对宣抚使个人的劝诫,也是对所有即将踏上征程的人的一种鞭策和鼓舞。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送张宣抚使岭南》不仅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而流传至今。这首诗不仅是对宣抚使个人命运的关注,更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人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