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寄杜原父二首 其一

吾生何为者,稚年志颇高。
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
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
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
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
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
稍后与人事,忍情如忍刀。
旦夕自惟念,未足非儿曹。
常欲力道德,屡失迷所操。
区区习蠹简,对案夜焚膏。
傥然有所得,中心乐陶陶。
忽如从古人,握手共游遨。
携持亦何事,庶用娱蓬蒿。
追思作咏歌,示之必贤豪。
丈夫生世间,毋论贱与贫。
夙发多意气,往往惟任真。
松柏生高冈,挺然固出群。
不为霜雪阨,不为风雨春。
得时可行道,节义亦足伸。
吾生托下土,所识凡几人。
穷交独相慰,笑语亦复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一》是元代杨载的作品。

《书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一》是杨载于元朝时期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时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心态。同时,它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杨载在诗中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早年立志高远,渴望功名与神仙的愿望。这种壮志未酬的失落感,体现了当时文人普遍面临的困境。杨载在诗中提到“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表明他对功名的追求非常强烈,但现实的挫折使他感到失望和沮丧。
诗中的“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表达了他在夜深人静时的痛苦和不安。这种失眠的状态可能源于他内心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杨载在诗中写道“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这句话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的艰难困苦,多次遭遇不幸和灾难。这种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揭示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即许多文人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和挑战。
诗中的“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表达了杨载为了维持生计而辛勤劳作的情景。这种对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对精神追求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是元代文人普遍存在的生活状态。
杨载在诗的最后一句“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中,表达了对自己过去所学知识的遗忘和无力感。这种对知识价值的质疑和对自身能力的失望,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怀疑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书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一》不仅是杨载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更是元代文人群体共同面临的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