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时画浴马图

古称难画莫如马,近朝惟数李伯时。
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
头类渴乌尖插耳。
竟度流沙轻万里。
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
贫居里巷无马骑,徒步出入多伤悲。
大胫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尘满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伯时画浴马图》是元代诗人杨载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

  1. 作者背景
  • 杨载:杨载是元代的诗人,字仲弘,杭州人。他从小失去了双亲,通过广泛涉猎群书,最终在仁宗时期被召为翰林编修。他的诗歌创作独树一帜,具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擅长写诗,被誉为“文名”。
  • 作品创作:杨载创作《李伯时画浴马图》时,年已四十未仕,但他以布衣的身份被召入朝为翰林编修。他的这种经历使他对绘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 诗词原文
  • 首句:古称难画莫如马,近朝惟数李伯时。这句表达了古代画家难以捕捉马的动态之美,而到了李伯时,却能完美地展现出马的风采。
  • 次句: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这句描绘了画家观察马的姿态时的专注程度,以及通过观察来理解马的骨骼结构。
  • 后句:头类渴乌尖插耳,竟度流沙轻万里。这句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李伯时笔下马的形象既逼真又富有动感。
  • 尾句: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这句话反映了画家对画作细节的把握以及对观众情绪的影响。
  1. 诗词赏析
  • 艺术特点:杨载在《李伯时画浴马图》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充满诗意和画面感。
  • 思想内涵:《李伯时画浴马图》不仅是对马的描绘,更是对画家技艺和精神世界的赞颂。它传达了对艺术家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的深深敬畏。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杨载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元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 历史评价:后世学者普遍认为,《李伯时画浴马图》不仅展示了杨载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才能。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鉴赏角度: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更多地注意杨载的用词和句子结构,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意境与情感。
  • 历史背景:了解杨载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元朝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价值。
  • 艺术形式:考虑到杨载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诗歌和绘画的特点,因此在欣赏这首诗时,也可尝试将其与杨载的其他画作相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艺术体验。

《李伯时画浴马图》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和深刻哲思的诗作。杨载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赋予了这首诗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思想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能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