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满船篷月满天,飘零孤客不成眠。
居山久慕陶弘景,蹈海深惭鲁仲连。
万里乾坤秋似水,一窗灯火夜如年。
白头未遂终焉计,犹欠苏门二顷田。
访倪元镇不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倪元镇不遇》是由元末明初的著名文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维桢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表达。
诗中杨维桢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与孤寂的旅人形象。“霜满船篷月满天”一句,生动地勾勒出夜晚的冷寂与清冷,同时“飘零孤客不成眠”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两句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心境。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让人深思。
“万里乾坤秋似水”进一步扩展了诗歌的意境,通过将宇宙万物比作一泓秋水,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广阔无垠、时间流逝无常的感慨。而“白头未遂终焉计,犹欠苏门二顷田”则是诗人自喻,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渴望未能实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社会束缚的无奈。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追求,也揭示了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在艺术手法上,杨维桢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春塘雨过波纹乱”中的“乱”字,不仅形象地描述了雨水打湿池塘后波纹四散的情景,还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也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访倪元镇不遇》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诗意的佳作,它不仅是杨维桢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杨维桢的艺术成就,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