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满船篷月满天,飘零孤客不成眠。
居山久慕陶弘景,蹈海深惭鲁仲连。
万里乾坤秋似水,一窗灯火夜如年。
白头未遂终焉计,犹欠苏门二顷田。
诗句解读
1 霜满船篷月满天 - 描述了夜晚的景色,霜降覆盖了船篷,月光洒满天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寒冷的冬夜景象,为接下来的抒情铺垫背景。
- 飘零孤客不成眠 - 表达了诗人在这样冷清和寂静的夜晚中的孤独状态,无法入睡,形象地反映了他的心境。
- 居山久慕陶弘景 - 诗人仰慕陶弘景,这里可能是引用陶弘景的隐居生活来表达自己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 蹈海深惭鲁仲连 - 鲁仲连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者,这里可能指诗人对于像鲁仲连一样勇敢、坚定地维护正义的行为感到惭愧。
- 万里乾坤秋似水 - 通过“秋”字的使用,传达出秋天的广阔与深远,仿佛整个天地都融入了水一般。
- 一窗灯火夜如年 - 通过对比“灯”与“年”,强调时间的流逝之快,夜晚的时间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得多。
- 白头未遂终焉计 - “白头”暗示着岁月的增长,“未遂终焉计”表示尚未实现的愿望或计划。
- 犹欠苏门二顷田 - 提到“苏门”,这里可能指的是苏轼的故乡,表示诗人仍希望拥有自己的一方田地。
译文
霜降覆盖船帆,满月映照天际,我孤单的旅人无法入眠。长久以来羡慕陶弘景的山林隐逸,却愧对鲁仲连那般勇敢地捍卫正义。辽阔的天地间秋天如水般流淌,一盏灯火在夜晚中显得格外漫长。白发渐多,仍未能实现归隐的夙愿,仍然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农田。
注释
- 霜满船篷:描述船篷上结满了霜,增添了寒夜的景象。
- 月满天:形容月亮高挂夜空,明亮而广阔。
- 飘零孤客:孤独漂泊的人,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旅途艰辛。
- 栖山慕陶:仰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 蹈海惭鲁:惭愧于鲁仲连那种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行为。
- 秋水:比喻秋天的景色如同流动的水一样无边无际。
- 灯烛:比喻时间流逝得很快,夜晚比平时更长。
- 白头:白发,这里象征年老;未遂:未能;终焉计:指未能实现的最终愿望。
- 苏轼:宋代文学家,此处可能暗指诗人希望自己能有像苏轼那样的生活和思想。
- 苏门:苏轼的家乡,此处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的土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首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色,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遇志向者的无奈和遗憾。第三句则转向自然,通过对陶弘景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与追求。第四句则通过比较,强调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坚守正义的勇气和价值。最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如秋水长流、灯烛易老)和对个人境遇的抒发,深化了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理解。整首诗既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