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汾湖分得武字

荡舟武陵溪,朝出五子浦。
还过西陆家,仙童启岩户。
棠树大十围,桃花灿欲语。
遗我古铁枝,色比修月斧。
为作古江调,江鸟凌乱舞。
携之谒龙君,湖水吹暮雨。
晚饮花石冈,亭台已无主。
瀛桥步月归,竹枝和铜鼓。
道人早归来,脱冠挂玄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汾湖分得武字》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下面将对其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杨维桢,号铁崖,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书法家。他在元朝时期曾历任天台县尹和江西儒学提举等职。由于战乱,他避居富春山,后迁到杭州,并在张士诚统治期间拒绝招降,以忤元达识丞相而再迁居松江。他的诗歌才华在明朝建立后不久得到了重用,并被召至京师。

  2. 诗词原文及翻译

  • 荡舟武陵溪,朝出五子浦。:描述诗人在早晨乘船出发,朝着五子浦的方向前行。五子浦是一处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境内。
  • 还过西陆家,仙童启岩户。:继续前行,诗人遇到了一个名叫西陆家的人家,那里的孩童为他打开了通往桃花源的门。
  • 棠树大十围,桃花灿欲语。:这里的“棠树”可能指的是桃李花,因为“棠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而“桃李”则指代桃花,两者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象。
  • 遗我古铁枝,色比修月斧。:诗人得到了一根古老的铁枝,其色泽甚至胜过了修长的月牙形状的斧头。
  • 为作古江调,江鸟凌乱舞。:根据这首诗的上下文,这里应该是诗人创作了一曲古老的江南曲调,而江上的鸟儿因此翩翩起舞。
  • 携之谒龙君,湖水吹暮雨。:诗人带着这份礼物去拜访龙君,而湖畔的景色也被晚来的雨幕笼罩。
  • 晚饮花石冈,亭台已无主。:傍晚时分,诗人来到了花石冈,但那里的亭台楼阁已经无人问津。
  • 瀛桥步月归,竹枝和铜鼓。:夜晚,诗人在瀛桥上步行,同时演奏着竹枝和铜鼓等乐器。
  • 道人早归来,脱冠挂玄武。:这里的“道人”可能指的是道士或僧人,他们在早上早早地回到寺庙或庵庙中,摘下帽子,换上道士的服装。
  • 杨维桢,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杨维桢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又号东维子。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善于用铁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诗名在当时非常响亮,被誉为“铁崖体”。他还自称为“铁笛道人”,可见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1. 艺术特色与影响:杨维桢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诗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作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游汾湖分得武字》不仅是杨维桢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杨维桢的创作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