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翁昔好菊,荒径不暇锄。
素琴初无弦,名酒亦屡虚。
虽有二三子,薪水不读书。
凄凉千载下,高名将焉如。
不如鬼谷洞,郑子乐有馀。
种菊以为田,田中更为庐。
善药不二价,咏觞送居诸。
有子挥五弦,凉风在庭除。
时来青田鹤,亦出濠梁鱼。
昨者游京师,侯门曳华裾。
捧檄忽一喜,翩然告归与。
芳蒲采甘露,玉浆酿清醑。
老父坐堂上,稚子具篮舆。
晨游南山陲,暮濯清水渠。
席闲抚猗兰,房中咏《关雎》。
以此得高寿,何必南阳居。
题郑秀才隐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郑秀才隐居》是元代诗人虞集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隐士生活场景。《题郑秀才隐居》全文如下:
陶翁昔好菊,荒径不暇锄。
素琴初无弦,名酒亦屡虚。
虽有二三子,薪水不读书。
凄凉千载下,高名将焉如?
不如鬼谷洞,郑子乐有余。
种菊以为田,田中更为庐。
善药不二价,咏觞送居诸。
有子挥五弦,凉风在庭除。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陶翁昔好菊”,暗示了主人公对自然的热爱;“荒径不暇锄”反映了隐者对世俗琐事的漠然态度。而“虽有二三子,薪水不读书”,则揭示了虽周围有人却选择孤独生活的生活哲学。最后两句“时来青田鹤,亦出濠梁鱼”,更增添了一份超脱物外的闲适与自在。虞集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成功地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隐士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赏。
《题郑秀才隐居》不仅展示了虞集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厚功底,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隐士生活的一种赞颂,也是对现代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