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俊

岁云莫矣役车休,蟋蟀在堂增客愁。
少年风月悲清夜,故国山川入素秋。
佳菊巳开催节物,扁舟欲买访林丘。
从今放浪形骸外,何处人间有悔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孟頫的《次韵子俊》是一首描绘岁末时节思乡之情和对故土山河怀念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反应,而且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赵孟頫,元代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出身宋宗室,幼年聪颖,以文学成就闻名。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军到归隐的转变,其作品多体现着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融合,尤以书法和诗文见长。《次韵子俊》便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通过细致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繁忙之余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山川的深深怀念。

诗中开头部分“岁云莫矣役车休”,赵孟頫表达了自己因公务而停歇的车马,暗示了忙碌过后的宁静与休息的需求。然而随后的“蟋蟀在堂增客愁”则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蟋蟀的鸣叫增添了他心中的孤寂之感。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内心感受的外化。

紧接着,“少年风月悲清夜”,诗人回忆起年轻时与朋友共赏风月的快乐时光,但如今却只能在清冷的夜晚里独自感慨,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变化的感伤。再如“佳菊巳开催节物”,则是用秋天的景象来象征岁月的变迁和生命的更迭。

最后两句“从今放浪形骸外,何处人间有悔尤”更是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选择。他不愿意被世俗所困,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这既是对个人生活哲学的追求,也反映出他对于世间纷扰的一种淡泊和超脱。

赵孟頫的《次韵子俊》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更是一份深刻的人生感悟。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赵孟頫作为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及其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