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衾用贯酸斋芦花被韵

楮衾如雪绝纤尘,稳卧还须藉布茵。
一片白云松下榻,五更明月梦中身。
惟应纸帐堪同调,只恐梅花亦笑贫。
赢得素风含混沌,夜寒一煦便回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楮衾用贯酸斋芦花被韵》是元末明初诗人邓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1. 作者介绍与时代背景
  • 邓雅,字仲谋,号贯酸斋,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元末动乱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 在元末战乱频繁、经济凋敝的背景下,邓雅的诗作往往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现状,体现了他深切的同情心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
  1. 诗歌原文赏析
  • 诗中“楮衾如雪绝纤尘,稳卧还须藉布茵。”以“楮衾”喻其清贫而纯洁的生活,同时使用“如雪”和“绝纤尘”来形容被子的洁白无瑕,象征着诗人超脱物质欲望的精神追求。
  • “一片白云松下榻”,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白云下的茅庐显得格外幽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 “五更明月梦中身”,则展现了诗人在夜晚梦中仍能梦见家乡和亲人的温馨场景,反映出其深厚的乡愁和对故土的眷恋。
  1. 诗歌主题与思想深度
  • 《楮衾用贯酸斋芦花被韵》不仅描绘了一幅清贫却不失诗意的生活画面,还隐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对简朴生活环境的描绘,邓雅表达了对清高节操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
  • 诗中的“惟应纸帐堪同调,祗恐梅花亦笑贫”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情操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暗示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内心的纯净和尊严。

《楮衾用贯酸斋芦花被韵》不仅是邓雅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感受到他们面对困境时那份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