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罗万象,巨海纳众流。
盛世逢休明,俊彦皆罗搜。
虞舜举元凯,汤武用伊周。
典谟训万代,仁化洽九州。
吾皇法古圣,令德日以修。
求贤不暇食,日为苍生忧。
杞梓入廊庙,樗栎在林丘。
作诗继雅颂,亦足赞皇猷。
圣主得贤良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圣主得贤良诗》是元末明初邓雅的作品,体现了对盛世中贤才的赞美和对君主治理理念的颂扬。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基本信息与作者背景:《圣主得贤良诗》的作者是元江西新淦人,字伯言,邓雅。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工于诗作,有集《玉笥集》。在明洪武年间,邓雅因为郡举入京,后辞归,并与梁寅方善讲学,其作品多反映其深厚的学问和对治国理政的见解。
文学主题与思想内容:《圣主得贤良诗》以歌颂盛世、贤臣为主题,通过对虞舜、汤武等古代圣君贤相事迹的引用,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期望。诗中提到,“吾皇法古圣,令德日以修”,意味着当代的君王能够效法古代圣贤,不断修养德行,为天下百姓造福。
艺术风格与特色:邓雅在作品中采用了骈文的形式,这种形式注重韵律和对仗,使得文本具有独特的美感。如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通过对比工匠与贤者的不同作用,强调了贤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邓雅的《圣主得贤良诗》同样通过对比,展现了贤臣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影响,以及君主求贤若渴、勤政爱民的形象。
《圣主得贤良诗》不仅展示了邓雅作为一位文人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贤能政治的追求和崇尚。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