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敖膳部归田卷

圣代徵贤良,山林有遗逸。
斯人抱奇才,歘起辅王室。
鼎鼐事调和,礼乐正得失。
从容近清光,明哲保终吉。
赐归悯耆年,养道得闲日。
田园未荒芜,林木正森郁。
兰香袭衣裾,竹色映书帙。
支颐静看云,发兴或操笔。
贞素为已有,荣辱视外物。
余生亦栖遁,啸傲烟霞窟。
安得从敖仙,烧丹蜕凡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邓雅的《题敖膳部归田卷》是一首描写隐士辅佐王室、擅长政务和礼乐的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1. 作者背景:邓雅,元末明初的诗人,字伯言,出生于江西新淦(现为江西新干),后因明洪武年间被郡举入京但不久辞归,与梁寅方交好,并在石门山中讲学。

  2. 诗作原文
    圣代徵贤良,山林有遗逸。
    斯人抱奇才,歘起辅王室。
    鼎鼐事调和,礼乐正得失。
    从容近清光,明哲保终吉。
    赐归悯耆年,养道得閒日。
    田园未荒芜,林木正森郁。
    兰香袭衣裾,竹色映书帙。
    支颐静看云,发兴或操笔。
    贞素为已有,荣辱视外物。
    余生亦栖遁,啸傲烟霞窟。
    安得从敖仙,烧丹蜕凡骨。

  3. 诗句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盛世被征召辅佐王室的景象,展示了其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通过“斯人”这一称谓,表达了对这位隐士才华的赞美,同时展现了他在朝廷中的辅助作用。
  • “鼎鼐事调和,礼乐正得失。”这句诗不仅体现了隐士在政务上的卓越能力,还反映了他对礼仪和音乐的深刻理解。这种能力表明了他不仅在政治上有作为,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 “兰香袭衣裾,竹色映书帙。”这些自然景象的描述,衬托出隐士生活的恬淡与宁静,同时也象征着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支颐静看云,发兴或操笔。”这两句诗展现了隐士在闲暇时光中,通过欣赏自然美景和思考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 “安得从敖仙,烧丹蜕凡骨。”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隐者的一种向往,希望能够像仙人一样超脱尘世,追求更高的境界。
  1. 作品意义:《题敖膳部归田卷》不仅仅是一首诗,它代表了作者邓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隐逸文化的尊崇。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远离世俗纷争、寻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

  2. 艺术特色:《题敖膳部归田卷》在语言上优美流畅,情感细腻真挚,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憧憬。这首诗不仅在意境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在情感上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题敖膳部归田卷》不仅是一首描写隐士辅佐王室的诗歌,也是邓雅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