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采香径,送吴县张令升佐嘉定州

泰伯常采药,深蹊入芳菲。
攀桂作帷帐,纫兰制裳衣。
坐令文身俗,悉从端委归。
支胤后世君,礼让日渐违。
迷阳行棘足,蘼芜露沾衣。
三秀不改度,斋房耀灵辉。
撷之荐瑶席,神享民是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采香径,送吴县张令升佐嘉定州》是一首元代诗人郑元祐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哲理意蕴,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郑元祐(1289年—1330年),字明德,号圃田,元代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江西泰和,祖籍南丰,其家族世代以儒学传家,他本人亦深受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然而,由于战乱频繁,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动荡中度过,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作品成就:郑元祐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关注社会时事,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及忧虑。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被后人誉为“一代诗宗”。
  1. 诗歌原文
  • 在《赋采香径,送吴县张令升佐嘉定州》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张令升即将远赴嘉定州辅佐新主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文身俗”暗喻旧有的风俗陋习,而“端委归”则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回归。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十分丰富,诸如“深蹊”、“芳菲”、“桂树”等,都富有诗意,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既有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也有对其未来光明道路的期许。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 思想内涵
  • 时代背景:郑元祐生活在元朝初年,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如战乱带来的苦难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 文化观念:郑元祐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人格完善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这种文化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典型的,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弘扬。
  1. 历史评价
  • 历代评述:历代学者对这首古诗给予了高度评价。明代的胡应麟在其著作中称赞此诗为“佳作”,清代的沈德潜也认为它是元代诗人中“佼佼者”,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 流传影响:这首诗不仅是郑元祐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可以看出《赋采香径,送吴县张令升佐嘉定州》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对于社会的关怀和责任。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学到许多关于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