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翠楼为用极赋

高楼别起东山麓,嵯峨下瞰秋池绿。
水光山色映疏帘,空翠满楼如可掬。
楼中美人丞相孙,胸盘太极探天根。
惯抱金樽醉明月,时将玉笛呼流云。
面面锦屏开叠嶂,掩映浮岚千万状。
云雾轩窗十二阑,蜃气疑逢瀛海上。
清风六合生衣襟,冰壶不受红尘侵。
丹梯倚天一千丈,未许俗客轻登临。
慕陶先生凤岩老,题品雄词出天藻。
至今黄鹤擅芳名,太白从来让崔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霭翠楼为用极赋》是元代诗人刘跃的作品。该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座高楼的美丽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诗歌原文
  • 高楼别起东山麓,嵯峨下瞰秋池绿:描述了一座高楼耸立于东山之麓,俯瞰着秋天池塘的绿色景色。这里,“秋池”可能指的是一个湖泊或水池,而“绿”则形容其色彩鲜明且生机勃勃。
  • 水光山色映疏帘,空翠满楼如可掬:水光山色的倒影映照着楼前的窗帘,使得整座楼充满了如玉般温润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 楼中美人丞相孙,胸盘太极探天根:楼中的美女,被比作丞相孙,她的气质高雅,仿佛能探索天地的根基。这里的“太极”象征着宇宙的奥秘与和谐。
  • 惯抱金樽醉明月,时将玉笛呼流云:诗人经常抱着金樽沉醉于明亮的月光之下,同时吹奏玉笛召唤流云。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雅兴,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 面面锦屏开叠嶂,掩映浮岚千万状:每扇屏风都像山脉一样层层叠叠,它们在云雾中显得神秘莫测,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景象。
  • 云雾轩窗十二阑,蜃气疑逢瀛海上:十二扇窗户如同仙境一般,云雾缭绕,让人感觉仿佛身处瀛海之上。这里的“蜃气”,即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清风六合生衣襟,冰壶不受红尘侵:四面吹来的清风使得诗人感到凉爽,仿佛置身于一个不受尘世纷扰的环境中。这里的“冰壶”指清澈如冰的水杯,象征着诗人超脱世俗、保持清高的心态。
  • 丹梯倚天一千丈,未许俗客轻登临:有一座直插云霄的阶梯,高达一千丈,它不允许庸俗之人随意攀登。这既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
  1. 写作背景:《霭翠楼为用极赋》的作者刘跃生活在元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代,诗人们常常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刘跃可能是一位官员或文人,他有机会居住在这样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自然环境的地方,因此能够创作出如此生动的文学作品。

  2. 艺术手法分析

  • 意象的运用:诗人通过“秋池”、“空翠”、“叠嶂”等具体而形象的词汇,营造出一幅幅如画的美景。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比喻和拟人的使用:诗中的山水、楼阁等都被赋予了生命,如“探天根”的美人、“流云”的玉笛声等,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 语言的精炼:虽然诗歌中有许多优美的描述和比喻,但语言却非常简洁精炼,这种精炼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霭翠楼为用极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还让我们思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