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言 其二

经营百尺构,抡材须豫章。
驱驰万里道,驾驭必乘黄。
君看樗栎姿,拥肿诚匪良。
驽骀但刍秣,不可以服箱。
工师与徒御,取舍当审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言其二》是一首由三国时期著名文人嵇康创作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嵇康的生平: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玄学家、音乐家。他与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并称为嵇阮,被当时人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与主流儒家思想产生了冲突,最终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处死。
  1. 诗歌原文
  • 原文:《述志诗 其二》原文如下:
    君看樗栎姿,拥肿诚匪良。
    驽骀但刍秣,不可以服箱。
    工师与徒御,取舍当审将。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述志诗·其二》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寓言的手法。诗人通过对樗栎(即臭椿树)的描述,讽刺那些外表粗俗不文雅但实际可用之人,表达了对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批判。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寓意深远。
  • 主题思想:该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嵇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偏见的挑战精神。
  • 历史背景:嵇康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227年,正值魏晋南北朝交替之际。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儒家思想逐渐衰弱,道家、佛家等思想开始兴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嵇康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变迁和文化冲突。
  1. 文化影响
  • 文学史地位:《述志诗·其二》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体现了嵇康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品格,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 文学流派: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之一,嵇康的诗风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解读
  • 当代价值:在当今时代,《述志诗·其二》仍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和思想启迪意义。它不仅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人审视自我、反思社会的镜子。
  •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智慧。特别是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和困惑时,人们可以从嵇康的诗词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前行的动力。
  1. 教育启示
  • 教育意义:《述志诗·其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 德育功能:该诗也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生信念。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习嵇康那种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述言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嵇康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品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