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罗昌逢千叶桃

闰赢首增春,朔霁久连望。
梅残不留玉,桃盛忽成障。
异姿夺众妍,姝萼同一状。
重□杂裼袭,叠彩迷下上。
泪明露借光,影堕日分漾。
纷披竞年华,剪刻费天匠。
先生被花恼,书罢时亦访。
亭空昼无人,山鸟立幽桁。
横波绕碧带,老树入古像。
同游无前度,得句有孤倡。
仙源谁与期,微风起衣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罗昌逢千叶桃”是元代诗人刘诜所作。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诗作原文
  • 《和罗昌逢千叶桃》的完整诗句是:“闰赢首增春,朔霁久连望。梅残不留玉,桃盛忽成障。异姿夺众妍,姝萼同一状。重绯杂裼袭,叠彩迷下上。泪明露借光,影堕日分漾。纷披竞年华,剪刻费天匠。先生被花恼,书罢时亦访。亭空昼无人,山鸟立幽桁。”
  1. 诗作背景
  • 刘诜创作此诗的时间不详,但从诗中可见该诗应属于宋元之交至元代的作品。元朝初期,社会动荡,但文化艺术却有所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歌往往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思考。
  1. 诗作主题
  •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桃花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常被用来寄托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艺术特色
  • 刘诜的这首诗具有鲜明的绘画性,通过对桃花色彩、姿态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满园的桃花盛开,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使用了大量形容词和生动的动词,如“重绯”、“叠彩”,以及“泪明露借光”,这些词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而强烈。
  •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即简练而不失深度,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达。

刘诜的《和罗昌逢千叶桃》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文化风貌的缩影,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