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木亭

子道贵终事,百年郁沈忧。
羁孤自童丱,罔极恩难酬。
晨起陟岵歌,徬徨睇松丘。
攀号仰风枝,白日无时休。
木性岂不静,寒声故飕飗。
慨兹怆余怀,血泪徒交流。
天乎独我弃,欲养亲难留。
漠漠下土厚,冥冥夜何求。
无将终古恨,上与皋鱼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木亭》是元末明初诗人刘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亡父的哀思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以下是关于这部文学作品更为详细的信息:

  1. 作者简介:刘绍(约1310年—1375年),字子道,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与高启、杨基并称“元末三杰”,在诗歌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一生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变迁,但依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
  2. 作品原文:《风木亭》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对亡父的深切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全文如下:“子道贵终事,百年郁沈忧。羁孤自童丱,罔极恩难酬。”其中,“子道”指的是作者自己,而“贵终事”则意味着他生前为父亲操劳,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
  3. 历史背景:据《风木亭》序言所述,董瑨因父亲早逝而悲痛欲绝,在父亲的墓旁筑起了一座亭子,取名为“风木”。这不仅是他对亡父的纪念,也反映出作者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感慨和哲思。
  4. 艺术特色:刘绍的《风木亭》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该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风木亭》不仅是刘绍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那个时代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交织的产物。从历史的洪流中汲取灵感,刘绍通过《风木亭》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风木亭》作为一部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诗歌作品,不仅体现了刘绍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美学享受。在阅读这部作品时,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本质的洞察。

相关推荐